土地保育發展及規劃
土地問題是多年來港人關心的議題,而城市發展與保育該如何平衡,亦是各界長期爭議的事。近年來政府在一直積極研究如何發展不同地區以增加更多可用土地,提高未來房屋供應數量,如上年提出的「北部都會區」將預計可容納250萬人口,新增92萬個住宅單位。
「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中,除了增加房屋供應數量外,達到城鄉共融及保育發展亦是一大目標,因此政府提出收回尖鼻咀、南生圍、豐樂圍、大生圍等一帶約700公頃具保育價值的私人濕地和魚塘,將已荒廢和退化的生態修復,改建為三個多功能濕地保育公園,加強區內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
南大嶼海岸公園 近110個維園
除了「北部都會區」計劃之外,政府於今年4月刊憲,指定南大嶼海岸公園,將成為本港第7個兼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新的海岸公園位於西南部水域索罟群島一帶,是中華白海豚及江豚主要活動海域,覆蓋約2,067公頃水域,大小接近110個維園,令本港受保護的海洋棲息地範圍增加超過五成,由約4,050公頃大幅增加至約6,117公頃。
海岸公園內的活動將受到《海岸公園條例》及《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規管,如限制船隻航行速度場等措施,藉此保護海洋環境及香港水域內的中華白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性,有利於保護整體漁業資源。
如上文提及到,近年全球環境保護意識增加,香港政府在考慮土地規劃時,亦較以往重視保育發展。筆者認為,如政府未來能積極發展上述提到的多功能濕地保育公園及南大嶼海岸公園,不但能有效教育下一代關心環境,亦能以鄉郊與生態為香港旅遊賣點之一,吸引更多旅客訪港,對於未來經濟發展有不少利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