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 建造業的安全發展
2022年6月13日

 建造業的安全發展

「工業零意外」一直都是政府及相關建造業機構的目標,據勞工處及房委會地盤報告資料顯示,過去三十年的工地工業意外數目由1989年的26,400宗大幅減至去年的3109宗,減幅超過8成。而1989年至去年,香港建造業整體的意外率(以每一千名工人計)由374下降至29.5,降幅超過9成,從數據可見,近年的工地意外一直有改善。

 

隨著智慧城市的概念日漸普及,工程相關科技日新月異,締造一個安全而智慧的工地絕對有助降低工業意外的風險。在香港較為常見的工業意外主要與高空作業相關,使用無人機替代或協助施工人員高空工作,有助提高工作效率之餘,亦可避免高空意外發生;MR(混合實境)與BIM結合應用,將平面的建築資訊建構成3D模型,透過MR以視覺方式呈現。當工程人員戴上MR眼鏡時,便可在工地現場預視BIM模型,包括隱蔽的管道和設備等,可徹底評估施工方案風險,減少意外發生;透過「物聯網智能安全帽」實時監測工友的身體狀況,當數據出現異常時,如體溫過高或突然摔倒等,便可及時派員協助,確保工友安全。

 

應用創新科技 減工業意外

透過應用創新科技,地盤的意外比率較以往大幅下降,但工業意外一宗都嫌多,不少意外成因基於工地人員輕視了潛在風險,例如未有正確使用安全設備、警覺性不足及對新工作環境不熟悉等。

 

因此建造業議會於今年4月時重啟「安全講座」,透過每月一次的「安全講座」,與香港建造學院學生一同檢討事故成因並悼念意外離世的工友,希望藉此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及推廣安全的重要性,從而減少事故發生。

 

另外,政府亦於5月時提出修訂《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希望透過提高罰則達到阻嚇作用,令相關的持份者重視職安條例,加強職業安全保障。建造安全人人有責,安全的工作環境才能吸納建築界人才,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為建造業創造一個良性循環機制。